达城白岁老人的养生之道



  威联药交会



  家住城小北街社区三圣宫巷的曹子用大爷,今年5月即将迎来102岁生日。大爷虽是高龄,但耳聪目明,思维清晰,豁达开朗,喜爱看书看报,身板也硬朗,是远近闻名的老寿星。

一日三餐荤素搭配



  “快坐快坐,我们是几十年的老邻居,吃饭没有?陪我喝一杯。”近日,记者刚跨进大爷家门,便被大爷一眼认出并热情地招呼起来。记者见大爷正吃午饭,小方桌上摆有一个小酒杯,一盘鸡蛋炒肉丝、滑肉汤、花生米和两小盘炒蔬菜。


  这是我自己泡的糖梨药酒,润肺止咳保健康。”大爷笑着说,他每天早上7点起床后便动手蒸鸡蛋或熬点燕麦糊吃,午餐荤素搭配,一小杯酒和软米饭,晚餐同样喝小半杯药酒,再来几个抄手或蛋糕之类的点心。


  “早晚餐我吃得不多也简单,但中午一定要吃好吃饱。”大爷说,饮食中荤素要搭配,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,肉食方面也要肥瘦间搭。

寿星畅谈养生之道


  生活一定要有规律,要说我长寿之道是‘知足者常乐,仁者长寿,不与他人攀比,心胸开阔百病除。”大爷说,每天早上六点醒来便打开小收音机听新闻,早餐后护理花草,再看电视,中午翻翻《达州新报》等报刊。


  保健操是每天的必修课,早晚都会用手反梳头部,按摩双眼、鼻子、脸部、腰部和腹部。天气好还要下楼到街上转转。大爷喜爱体育锻炼,90岁以前常在中心广场小跑。


  动能养身,笑能养心,静能生悟。”大爷说,用宽容的心对待生活,用快乐的心改变生活,用感恩的心感受生活。


  寿星记忆中的三圣宫


  我土生土长在三圣宫曹家大院,大院是我们家先辈留下的祖业。”大爷说,他见证了达城老城区近百年的变化,对三圣宫更是了如指掌,三圣宫建于清乾隆十六年(一七五一年) ,同治六年(一八六七年)重建。


  记者与大爷近一小时的相处,深感大爷思维敏捷,上世纪780年代中国的小北街(包括三圣宫巷)是几条小街,街道狭窄,房屋建筑都是一砖一瓦,砖木结构。从现在研究荷叶街进入三圣宫巷,不远的三岔路口原有260多年的大黄葛树,上世纪我国六、七世纪十年代的黄葛树枝繁叶茂,树高约十六七米,树干直径是将近2米,我们几个部分个人发展才能掌管,茂密的树冠有40、50米。就像一把大伞,为过往的行人遮风挡雨。但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,很多铁桩和电线安装在树上,除了风雨侵蚀之外,树干也被掏空,达州市园林于前年2月拆除。记忆惊人,使人难以相信他是一位已经历过一个多世纪风风雨雨的百岁老人。


  家住三圣宫巷现年八十多岁的赵大爷说,这位百岁老人是目前小北街社区健在年龄最大的老人,是三圣宫巷的活历史。


  儿女孝顺寿星高兴


  “2016年5月,儿孙们还为我办了百岁寿宴。”大爷说他有2个儿子2个女儿、6个孙子和4个曾孙,现四世同堂。现虽与小女儿住在一起,但每个星期日儿孙们都要过来看望他,一起吃饭聊天,同享天伦之乐。只是老伴八十岁时不幸离去,给他带来不小的打击,现儿孙们关爱孝顺有加,他的晚年生活无比开心。正当记者准备告别时,大爷的大女儿与小儿子一家也前来看望。


  “爸爸满百岁时办了几十桌,按他老人家要求请了社区街坊和亲朋好友,在寿宴上他精神好得很,一口气讲了近10分钟的养身之道。”


  大爷的小儿子说,“父亲长寿是全家的福气,希望父亲继续健健康康永远陪在我们身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