威联药交会
药交会是”药品交易会“、”药品保健品交易会“的简称。
药交会是一种交易类型的展会,没有零售,的参展商一般是全国的药品保健品生产厂家,买家是全国的代理商。现场是签约、洽谈,不卖货。
中国的药交会发展,经历了6个时代。
一家独大时代
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,全中国只有一家药交会——国药集团举办的药交会,每年举办4届,这个阶段,国药会是医药行业唯一的盛会,不但参展商要交展位费,而且参观的观众也需要每个人购买200元左右的门票。
垄断破冰时代
1999年威联药交会创办,行业格局发生变化。
2004年,威联药交会开始在全国各地举办,4月,威联在全国首家宣布免收门票;同月,国药也宣布免收门票,医药会展行业进入单向收费的时代。
威联将其成功方法总结成一个进化派会展理论,《中国经营》报进行了报道,此前的所有会展都只在一线城市举办,这是第一个指导经济不发达城市会展创业的秘笈,成为很多会展创业者的教科书。
合久必分时代
威联的成功激发了各地创办药交会的热情,各地药交会方兴未艾。
据统计,2004年全国各有大大小小的药交会80多家,全中国除了西藏拉萨以外,各个省会城市都有了自己的药交会。
许多城市不止一家,例如沈阳更是一地出现4家药交会,每家每年举办两届,一年举办8届药交会。
分久必合的时代
随后,通过竞争走向统一,国药药交会由历史以来每年的四届变为三届,威联药交会每年12届。各地的小会慢慢分化,转入宾馆成为宾馆会,有一部分是宾馆和展馆交替举办。
后疫情时代
新冠疫情出现以后,全国会展业受到了巨大影响,各地的小会规模缩水一半以上,许多难以成会,纷纷展期。
国药和威联药交会也受到影响,2022年国药上海药交会的人流量与威联郑州药交会旗鼓相当,这在23年来还是首次。